(同步刊載於《破報》復刊第406期)


既然難攻博士一手創建「法克學院」,那怎能沒有一間「科幻宇宙圖書館」呢……

翻開《破報》難攻博士專欄,又看到全新企劃耶!別懷疑!這次的「科幻宇宙圖書館」第一炮,完全就是為了破除迷信、撥亂反正而來。[編按:別『正反亂撥』就好……]

破啥迷信?撥啥反正?原來,自從新專欄開張至今,雖說旗號上打的是「科幻推廣大業」,但似乎沒領著大家讀過幾本書(大家又不愛唸書)……於是有人就懷疑這難攻大概也不過是個「看了幾部電影卡通就混吃騙喝的草包文盲」;再加上,連續幾週博士專心介紹日系科幻,讓「難攻博士可能是個只懂鹹蛋超人大怪獸變身英雄鐵金剛的毆打鼓(Otaku)老宅男?」之說也日益甚囂塵上……[編按:嗯!合理的推測……]

錯啦~不讀書的是你不是我!今天就帶大家讀書──而且是西方經典級的好書!



【科幻麻瓜級】
一般讀者皆可觀賞

絕對嚴選!!!《我,機器人》(I, Robot;1950/1977)
[編按:這小說,就是鼎鼎大名《機械公敵》的參考原著啦!]

 【作者】Isaac Asimov(以薩‧艾西莫夫)
【譯者】葉李華(正體中文版)
【國家】美國(US)
【類型】美式科幻經典小說
【日期】2006(台);1950/1977(美)
【編碼】ISBN:9867415914
【發行】貓頭鷹出版社科幻推進實驗室
【定價】NT 133元(驚喜特價!)
【備註】這價錢,艾西莫夫一定很幹……
科學想像:★★★★☆
概念原創:★★★★★
娛樂效果:★★☆☆☆
思想啟發:★★★★★
收藏價值:★★★★★
【簡介】當人類與機器的界線日漸模糊、當科技與人性的衝突暗潮洶湧,宇宙星河之間,詭譎情勢一觸即發!人類與機器人,開始在簡單的對立與相依背後,發生了更為深刻、複雜、矛盾的互動關係……

如果你是科幻迷,艾西莫夫獨有的故事節奏與精彩的說書能力,保證讓你暢快淋漓地一讀到底;若你還不認識艾西莫夫和他的科幻小說,《我,機器人》絕對是你的入門首選!(摘自《我,機器人》一書封底文宣)

「一開始機器人還不會說話,但最後他們卻挺立於人類與毀滅之間……」──Susan Calvin

在電影《機械公敵》(I, Robot;2004)的世界裡:2035年,機器人已成了一種值得信賴的萬能家電用品,也開始無所不在地融為人類生活的一部份。緊接著片頭標題,銀幕開始上依次浮現出「機器人學三大法則」(The Three Laws of Robotics)的條文內容:

一、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,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。
二、除非違背第一法則,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。
三、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,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。[編按:原文上網查!]

如果你覺得眼熟,可能是因為聯想到1999年另一部好萊塢科幻電影《變人》(Bicentennial Man)。片中,機器管家Andrew在客廳裡首次被啟動時,就曾經慎重其事地以「全像投影」(Hologram)技術,誇張地宣讀過一遍「機器人學三大法則」。[編按:那一幕我也被嚇到~]

不錯,這兩部電影都跟一位名為以薩‧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;1920-1992)的俄裔美國猶太科幻科普作家有關(啥?機器人學家?愛說笑,『機器人學』這字還是他發明的耶……):「機器人學三大法則」就是艾西莫夫於1942年所提出來的;而時至今日,「機器人學」(Robotics)也早已從科幻名詞,搖身一變,成了一門正式的專業學術研究領域。

若你的觀察力夠敏銳,應該不難發現一個現象:在西方傳統中,機器人從來就不是什麼好東西:關於機器人的電影跟小說眾多,但卻總難脫離兩種刻板戲碼──不是「機器人欺負人類」(《魔鬼終結者》跟《駭客任務》),就是「人類欺負機器人」(《變人》和《A.I.人工智慧》)!

從小看膩「可惡機器人」和「可憐機器人」,科幻說書人艾西莫夫立志創造一種全新的機器人故事類型。於是,為了打破這種「人機相殘」的悲慘輪迴,他在1942年的短篇小說〈轉圈圈〉(Runaround)裡,創造了「機器人學三大法則」,也開啟了「西方機器人新中間路線」!這項科幻文化大躍進,不但影響了世界上大多數的科幻愛好者(甚至包括日本人對機器人的獨特情感);甚至在「機器人工學」的發展歷程當中,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啟蒙角色。

「我可以大膽地說:無論在歐美或日本,若是當今哪位機器人研究者未曾聽聞艾西莫夫大名,也不熟悉『機器人學三大法則』,那他鐵定丟掉飯碗。因為基本上『機器人學』(Robotics)即是艾西莫夫所創──而一切的源頭,就銘刻在這本具有歷史里程碑價值的《我,機器人》當中。」──工業技術研究院計畫主持人鄭運鴻 (難攻博士按:一針見血流血冒血噴血!)

如果大家都相信機器人終將介入人類生活,如果大家都同意咱們得發展機器人產業,如果大家都努力要尋找自己的機器人文化,如果大家都希望追溯近代機器人發展關鍵性的源頭──那這本「經典但不催眠、長腦但不枯燥、充實但不沈重、啟蒙但不說教」的小書《我,機器人》,將是你從科普文化跨入科幻文化、從科幻文化跨入科技文化的一本關鍵「輕」小說!

《我,機器人》是艾西莫夫以九部「小小說」透過非常巧妙的手法所串接而成的「大小說」,就算對自認不擅閱讀的年輕族群而言,也相當容易消化吸收──就算當成「文字漫畫」也行!

跟隨「機器人心理學家」(別太驚訝,就是《機械公敵》那個女科學家)蘇珊‧凱文(Susan Calvin)的回憶腳步,我們一路從〈小機〉(Robbie;1940)、〈轉圈圈〉(Runaround;1942)、〈理性〉(Reason;1941)、〈抓兔子〉(Catch That Rabbit;1944)、〈騙子!〉(Liar!;1941)、〈消失無蹤〉(Little Lost Robot;1947)、〈逃避!〉(Escape!;1945)、〈證據〉(Evidence;1946)讀到最後一篇〈可避免的衝突〉(The Evitable Conflict;1950),闔上書本,你會發現自己正站在現在與未來模糊的十字路口──「歡迎進入艾西莫夫的機器人異想世界」……


★如果你不滿那個達文西味很濃的封面,更討厭那一巴「驚喜特價133」字眼,博客來提供另一限量版選擇。
★《我,機器人》原文版封面之一。仔細玩味這張封面,不難看出艾西莫夫的機器人與人類間之微妙關係。
★「西方科幻重量級大蓋仙」艾西莫夫本尊的廬山真面目!用「著作等身」來形容他,基本上是一種侮辱……
★台灣照明出版社曾於1981年03月發行過的舊版《我,機器人》書影!這張珍貴遺照,來自「交大科幻研究中心」圖書館。
★《機械公敵》基本上並非「原著改編電影」,而勉強算「小說啟發作品」。不難看,但多了好萊塢味,少了艾西莫夫味......
★不說大家不知道,電影《變人》(Bicentennial Man;1999)也是艾氏機器人世界的改編作。說這電影比公敵強,沒人反對吧?

難攻博士私房血淚秘話:關於「作者」、「譯者」和「正體中文版」及「其他」……

好啦!我知道看完今天的專題企劃,同學應該開始對這位巨匠以薩‧艾西莫夫(Isaac Asimov)感到好奇──這當然不是區區這個小方塊講講就能了事!

不過,通常大家介紹作品都不重視「譯者」,但這次《我,機器人》的Case可不能如此馬虎跳過!關於這本由「貓頭鷹出版社科幻推進實驗室」[編按:靠!超屌!] 所推出的「2006正體中文版」,可是請到華人地區公認的艾西莫夫代言者「交大科幻中心主持人」葉李華教授親自跨刀!流暢譯筆和嚴謹考據不說,對艾西莫夫龐大科幻世界浸淫多年的功力,才是品質的保證!讀者若能接著搭配葉教授親譯的《基地》七部曲(奇幻基地出版;博士必定專文介紹)服用,對於幾乎撐起西方科幻半邊天的兩大名菜──「機器人」跟「太空劇」──修為保證瞬間上升,立刻變成超級賽亞人![編按:又來了……]

編按:照經驗看,石之森章太郎大師都講了一個多月沒完,這巨頭艾西莫夫除了機器人大全集,還有基地七部曲、帝國三部曲……我想是有得瞧咯……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